在選擇居住地與買房時,住家周邊的生活機能是許多人考量的重點,包括捷運、學區、公園、賣場等,都是民眾購屋的考慮因素。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突顯地段價值,許多民眾買房看地段看的不只是生活便利性,而是看上地段價值帶來的房屋保值性與增值空間!
對於非蛋黃區,大家偏愛麥當勞、星巴克、家樂福等國外知名連鎖品牌,由於地段發展性放進展店的選址評估,會考量銷售對象、消費能力、人潮聚集、經營的穩定程度等因素,還能反過來創造人潮、創造商業聚集效應,所謂買房指標,就是跟著有豐富展店經驗的企業來選擇購屋地段,民眾自然覺得更有保障!
就購物型賣場來看,小至便利商店大至大賣場,以前7-11全家等超商還沒有遍地開花,全時段優勢的確吸引人,但台灣便利商店愈來愈普及,早已經不是賣方銷售時會拿出來的加分條件;反而是大賣場例如家樂福、大潤發、IKEA、costco等參考價值更高,時常會聽到某區域房市分析的用詞「家樂福商圈」,代表以賣場為核心,向外擴張生活圈的現象。大賣場需要很大的基地面積,所以通常選址在蛋白區土地便宜的地方,或是提早佈局進重劃區購地,且交通便利要能夠連結附近人群密集的區域。
根據實價登錄比價王的報導:
「實價登錄比價王」進行「買房指標」投票,題目設定為“你認為如果你家附近有這些連鎖品牌,誰會帶動房價,並且保值又抗跌呢?”
經過中和永和、士林北投、板橋土城新莊、林口桃園、三重蘆洲、台中、文山新店深坑、新竹等社團網友熱烈投票後,全聯幾乎在各個社團的調查結果都以壓倒性的數據領先!
※以上民眾票選結果僅供參考,品牌好感度也能影響票選結果,不代表專業房地產人士的觀點!
第一名 全聯佔44%
全聯目前位居台灣超市龍頭,其拓點大多選在家庭客流動率高的地區,能夠方便買到生鮮與生活用品,「超市規模-量販價格」促進消費欲望,快速展店深入社區,可以滿足周邊社區住戶日常生活需求為首要目標!面對M型社會帶來的消費兩極化,全聯走出自己的路,不論在蛋黃、蛋白區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!截至今年5月底全台1064家門市
全聯目前掌握度最高的是約300坪的標準店型,店面太大消費者會逛得很累,小型店卻很難體現全聯完整的服務,因此現階段以停車便利的標準店型為主。
第二名為家樂福佔11%
家樂福一開始以大賣場的型式切出分眾市場,賣場裡通常伴隨著美食街、餐廳、outlet運動用品及其他服飾店,近幾年開始佈局更local的門市,開出新型態概念店家樂福market便利購,將賣場搬到住家附近更接地氣,2020年收購了頂好、JASONS Market Place。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全台共有327間家樂福(66間為量販店型態;171間為中小型超市型態的家樂福便利購;90間為頂好超市)。
第三名為星巴克佔10%
星巴克突顯了區域消費能力和市場潛力,其時尚咖啡形象鮮明,店面質感設計和周邊商品發展成功,奠基了品牌形象之後展店迅速!
網友認為有星巴克在附近生活機能會沾光,加上星巴克一直是許多人相約聊天或談正事,或許多學生寫功課的地方,每次推出優惠都引發排隊潮。目前全台超過500間門市。
第四名麥當勞、第五名新光三越、第六名好市多
過去有「麥當勞購屋學」,但近年麥當勞展店偏向區域發展中後段,門市數量不再積極擴增,或許跟國人的飲食更為多元以及外送平台崛起有關,雖然不再是主要的買房指標,但麥當勞的生意向來都還是挺好的!
線上購物主流加上外送平台普及,許多餐飲店面重要性開始下降,業者開始在店面規劃設計上動腦筋,目的是吸引人潮;民眾對生鮮超市和量販店的依賴要比以往增加,吸引不想外食的民眾在自家烹飪;
生活型態轉變影響民眾買房的考慮要點,過去的買房指標被推翻,新的指標很快又會轉變…能為生活機能加分的條件未必就能讓房價保值或增值,因為當中牽扯的因素太多了,還需要各種配套設施!可以多參考政策因素才更準確,例如基礎建設、都市計劃下的區域定位等,能帶動商圈發展、引進更多企業進駐!
總而言之買房回歸實際面,不管是location還是產品面本身,了解自身真正需求才能住得舒服!